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
《年少日记》:千万次的“对不起”也保护不了自己

# M" F& _6 Y6 `4 Q
电影《年少日记》没有把痛苦描绘得声嘶力竭,而是将细密的痛作为整部电影的底色,像海绵里的针,冷不防会刺出来一下。湖南企发文化的同事们都感叹精妙的倒叙插叙手法双线叙事,最后视点收束到男主人公身上,没有大起大落用力过猛的煽情,反而很多处观影感受犹如前段时间看晒后假日搬的隐隐痛心,情感非常克制,没有过多的台词,全程被牵引着情绪。如今小朋友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,还是家庭和学校的关心与陪伴不到位,这也是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。  R: \0 A3 ^6 g5 J
[align=center] ptq0gqu6ft0fn9gj.jpg [/align]
) p6 K" j) V" V7 g! z
- P% j: p! S8 L6 q2 y
' a3 N$ _# M4 [& g; N  V" V- k- U: q
该片以中学老师郑Sir为视角,通过一封匿名遗书揭示了一系列看似平静的学生背后的波涛汹涌。郑老师任职的高中班上,突然出现一封未署名的遗书。于是,他开始寻找并且想拯救这名学生,却也因这个契机,他再次拿出童年写的那本日记,一边找这名学生,一边重新面对生命的创伤...3 p, H% f- u0 B4 Z: S5 X' e
[align=center] KQ5og5OQPmZzRz6G.jpg [/align]
' r# \. F; L) O' B" u' h* @9 y9 N2 \  `& ~" N7 E! @; x# N+ V, T

+ U" f5 I; C" \9 X" t) ~) k% n% v( j- T: M  r4 j
影片的前半段刻意给观众一种假象,而在中段揭秘后令人倍感意外和震撼。后半段全场的啜泣声此起彼伏,但这不是那种庸俗煽情的催泪片,而是不知不觉触动了观众的神经,特别是身为父母的观众会更容易投入感情。虽说聚焦于一个中产家庭的伦理悲剧,却具有普遍性,原生家庭的伤痛与悲剧根源总是有其相似之处。而影片在细诉动人的父子关系与兄弟情谊之时,亦不忘探讨校园霸凌与学生心理问题,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思考。$ x9 ]( ^, X1 Y$ n) S/ [
[align=center] oEHmYhh5h1heorhE.jpg [/align]
! [+ q. K2 p6 ^0 _2 E; w3 }0 r' b2 o  P" K$ t6 |7 T; D
0 g2 J4 {! D$ j- |% T& H, [
% a: s5 E# J! A0 J. `& M3 W
电影结构很有欧阳公《蝶恋花》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”之意境,是一次不断变奏向人内心深处回溯、转折和深流的抵达。电影也连用三个“深”字,不断迫使情绪向更深处前进。第一个深在中年惨淡,少年失格,一个孤弱者要救其他孤弱者的无力。第二个深在翻开年少日记,家庭的修罗场,一个呼救者的下坠。最后一个深字乃动词,是叩问为何深?孤寂之心,忧愤之情。是瞬间兄弟角色的位移,视角的改变却让已成的悲剧向更深处蔓延,仿佛一个声音在大声责备,连叠三个深字,幽婉、复沓、跌宕、回环,是文学意义的延伸。% {/ ~+ L" L/ D; X2 t# {
[align=center] o5B5mSQ6S2Rb2rE6.jpg [/align]6 |5 N3 }* x! `
' t0 S% c- k1 ~: y! ?3 z! o
, {. F: R0 L. E% M' d* _  w1 Z

' Y5 a7 x; O$ V  }' d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,本以为是成功逆袭为别人撑伞的故事,结果却是终其一生为童年赎罪,令人心碎。通过日记巧妙链接过去现在制造身份陷阱,表达很多让人感同身受的原生家庭问题,人终将为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。对我来说电影中确实也有一部分是曾经发生过的,终究是种无奈吧。真佩服那些有勇气要孩子的,要给世界带来一个未知的生命,那我永远也不敢想象他的未来,会是怎样的野蛮生长。
& A5 h9 w( R* A9 j, L5 D' g[align=center] RhiMzV8zhz63JnKh.jpg [/align]
- V, r; ?; |) C( J- s$ |
4 P% G, k% e/ f# J& y+ J, T2 Z# M* a8 Y/ \& y. t  X7 w- |' D( y1 i
  I. R/ d; y$ p1 {( i
导演向社会的水面抛进了一颗石头(一封遗书),浮起的波浪中才能窥见每个人真实的倒影。童年本该如德彪西、舒曼的音乐般美妙,但在全片柔美的旋律之下却沉积着残酷的社会集体创伤和时代焦虑,以及内隐于原生家庭中的语言与精神的暴力。在一个情感冷漠和缺乏反思能力的人看来,任何一种受害者都可以成为脆弱的代名词。男孩不是自杀,而是被家庭、社会和冷漠的旁观者一步一步地杀死。男主拒绝当父亲,也拒绝与父亲和解,哪怕如此,结构性暴力的代际传递便真的会终结吗。感谢导演用这部电影定义我们的年代。
( v/ [( y$ Q. |" g4 j' I[align=center] LT8qbCi76hg3774q.jpg [/align]
6 ]) `2 ^8 `7 }6 I% v7 Z# F% p$ {3 J! H. \7 \5 K
2 v" P: L7 A4 D% ]$ _
8 k/ B4 j% h  I( J: r
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? “对不起”让你丢了脸。“对不起”我总是没有办法像弟弟那样出色。“对不起”又辜负了你们的期待。千万次的“对不起”也都保护不了自己。可最应该说的那句“对不起”应该是说给自己。用背影讲述情绪,老师的背影,母亲的背影,还有自己的背影。人们的伤感、压力与无可奈何都在背影中标注。想努力长大,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。可童年的时光明明那么珍贵,是每一个长成的大人未来数十年都在回望的宝藏。如果能重启,希望你不用急着长大,快乐就好。无论如何,你都不会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啊。

大神点评1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